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󱅛󱅙󱅚𡓱𡔏

說 明

正  字 A00820 土-13-16
說文釋形 「壅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上半作「雍」︰左下末筆作撇,與「幺」寫法不同;右下「隹」四橫筆皆接左豎,寫法參「雍」字。
注  音 ㄩㄥㄩㄥˇ
漢語拼音 ㈠yōng ㈡yǒng
釋  義

㈠ㄩㄥ

1. 阻塞、阻隔。如:「壅塞」、「壅隔」。《左傳.昭公元年》:「勿使有所壅閉湫底,以露其體。」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川壅而潰,傷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」

2. 遮蔽、蒙蔽。《韓非子.難四》:「人君兼照一國,一人不能壅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三○.太史公自序》:「周道衰廢,孔子為魯司寇,諸侯害之,大夫壅之。」

3. 凝聚。宋.王安石〈洪範傳〉:「肉緩則不壅,故甘可以養肉。」清.龔自珍〈平均篇〉:「貧者日愈傾,富者日愈壅。」

4. 在植物根部覆蓋泥土或施加肥料如:「壅肥」。《管子.輕重甲》:「次日大雨且至,趣芸壅培,六時制之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道虛》:「物黃,人雖灌溉壅養,終不能青。」

ㄩㄥˇ,ㄩㄥ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