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󱄩󱄨󱄧𡏶󱄡󱄟󱄢󱄣󱄠󱄦󱄤𡼝󱄥

說 明

正  字 A00814 土-12-15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墓也。从土,賁聲。(符勿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墓也。从土,手寫字聲。(符分切)
字樣說明 左「土」之下橫斜挑。右半作「賁」:上作「卉」之變形「手寫字」;下「貝」之撇筆輕觸上橫,寫法參「賁」字。
注  音 ㄈㄣˊㄈㄣˋ
漢語拼音 ㈠fén ㈡fèn
釋  義

ㄈㄣˊ

1. 以土築成高起之墓。如:「墳墓」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墳,墓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孟秋紀.懷寵》:「不掘墳墓,不伐樹木。」宋.蘇軾〈江城子.十年生死兩茫茫〉詞:「千里孤墳,無處話淒涼。」

2. 堤防、高地。《詩經.周南.汝墳》:「遵彼汝墳,伐其條枚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墳,大防也。」《楚辭.屈原.九章.哀郢》:「登大墳以遠望兮,以舒吾憂心。」清.王夫之.通釋:「墳,隄岸也。」

3. 大的。《詩經.小雅.苕之華》:「牂羊墳首,三星在罶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墳,大也。」《韓非子.八奸》:「其於德施也,縱禁財,發墳倉。」

4. 上古時代傳說中的書籍。如:「三墳五典」。漢.孔安國〈書經序〉:「伏羲、神農、黃帝之書,謂之三墳,言大道也。」《左傳.昭公十二年》:「是能讀三墳五典、八索、九丘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皆古書名。」《後漢書.卷六三.李杜列傳.李固》:「遂究覽墳籍,結交英賢。」

ㄈㄣˋ

1. 土地隆起。《左傳.僖公四年》:「公祭之地,地墳。」《元史.卷二七.英宗本紀一》:「秦州成紀縣暴雨,山崩,朽壤墳起,覆沒畜產。」

2. 土質肥沃。《廣韻.上聲.吻韻》:「墳,土膏肥也。」《書經.禹貢》:「厥土黑墳,厥草惟繇,厥木惟條。」《晉書.卷五五.列傳.潘岳》:「沃野墳腴,膏壤平砥。清洛濁渠,引流激水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