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尢C02583-007𡯂

說 明

異 體 字 C02583-003 儿-01-03
內  容

〔關鍵文獻〕

玉篇》。

字彙》。



#「兀」另兼正字
研訂說明
注  音 ㄨㄤˋ
漢語拼音 wāng #wù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「兀」為「尢」之異體。「尢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手寫字」、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以文字發展規律度之,段說為是,說詳「𡯂」字條。「尢」,大徐本《說文.尢部》曰:「手寫字、曲脛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」(段注本則曰:「手寫字也、曲脛人也。」)

「兀」字之篆文,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儿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段注本作「手寫字」,曰:「高而上平也。從一在儿上。」《玉篇.儿部》、《廣韻.入聲.沒韻》楷定作「兀」。《玉篇.尢部》於「尢」下注曰:「俗作『兀』。」《字彙.尢部》於「手寫字」下亦曰:「手寫字、𡯂、兀並同。」按:此字與「尢」本是二字,音義俱殊,然字形近似,於傳鈔之際,或有誤書者,則以「兀」為「尢」之異體,當是形近而訛者也,然《玉篇》、《字彙》既以為同「尢」,故可收。



#「兀」另兼正字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