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800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塌」《說文》不錄。 |
字樣說明 | 左半「土」之下橫斜挑。右半作「![]() ![]() 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tā |
釋 義 | 1. 傾頹圯、崩坍。如:「坍塌」、「天塌地陷」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四:「那閣年深日久,沒有錢糧修葺,日漸坍塌了些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九回:「看見兵災之後,城垣倒塌,倉庫毀壞。」 2. 凹陷、低下。如:「塌鼻」。唐.杜甫〈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〉:「忽憶雨時秋井塌,古人白古生青苔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二○回:「卻說那行者、八戒,趕那虎下山坡,只見那虎跑倒了,塌伏在崖前。」 3. 比喻精神萎靡或情緒低落。唐.杜甫〈垂老別〉詩:「棄絕蓬室居,塌然摧肺肝。」《朱子語類輯略.卷三.力行》:「若只管沒溺在裡面,都出頭不得,下梢只管衰塌。」 4. 初耕。《字彙補.土部》:「塌,《王盤農書》:『耕地之法,初耕曰塌。』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