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󱂲󱂰󱂬󱂧󱂨󱂱󱂯󱂮󱂫󱂭𡒆󱂪󱂩

說 明

正  字 A00799 土-10-13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塞也。从土,󳺻聲。(陟鄰切,今待季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𡫳(𡫟)也。从土,眞聲。(植鄰切,今待季切)

字樣說明 左半「土」之下橫斜挑。右半作「真」︰上半寫法如「直」,上作「十」,中間內作三橫,下作一長橫,末作一撇、一點,寫法參「真」字。
注  音 ㄊㄧㄢˊ
漢語拼音 tián
釋  義

1. 補滿或塞滿。如:「填充」、「裝填」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󱂧(填),塞也。」《戰國策.趙策四》:「十五歲矣。雖少,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。」《孤本元明雜劇.八仙過海.楔子》:「俺眾仙各施神通,移山填海,水盡枯乾,教你無處潛藏。」

2. 充滿。如:「義憤填膺」。南朝梁.江淹〈恨賦〉:「置酒欲飲,悲來填膺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九回:「吉領命,即沐浴更衣,取繩自縛於烈日之中。百姓觀看,填街塞巷。」

3. 補充。《元史.卷八三.選舉志三》:「行工部令史與六部令史一體,於應補人內挨次填補。」《元史.卷八四.選舉志四》:「中御府正三品,擬同太府監令史出身,九十月於從七品內除授,自行踏逐者降一等,歇下名闕,於應補部令史人內補填。」

4. 寫入相關資料。如:「填表」、「填日期」。明.徐渭《雌木蘭》第一齣:「軍書十卷,書書卷卷把俺爺來填。」

5. 形容擊鼓聲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。」漢.趙歧.注:「填,鼓音也。兵以鼓進,以金退。」《楚辭.屈原.九歌.山鬼》:「君思我兮然疑作,靁填填兮雨冥冥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