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󱀨𡦡󱀫󱀪󱀩𩫭

說 明

正  字 A00783 土-08-11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垣也。五版為一堵。从土,者聲。手寫字,籀文从󶈨。(當古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垣也。五版為堵。从土,者聲。手寫字,籒(籀)文从󶈨。(當古切)

字樣說明 左半「土」之下橫斜挑。右半作「者」,中不加點,寫法參「者」字。
注  音 ㄉㄨˇ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牆壁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堵,垣也。」晉.陶淵明〈五柳先生傳〉:「環堵蕭然,不蔽風日。」唐.柳宗元〈梓人傳〉:「畫宮於堵盈尺,而曲盡其制。」

2. 阻塞、阻擋。如:「堵塞」、「堵住破洞」。《元曲選.謝金吾.第二折》:「兩軍相對堵,三通催戰鼓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七回:「當著眾人,太太自為又增了光,堵了眾人的嘴,太太越發喜歡了。」清.魏源《聖武記.卷一二.坊苗篇》:「哨臺以守望,砲臺以堵敵。」

3. 憋悶氣、不暢快。如:「心裡堵得慌」。

4. 當量詞:

⑴ 用以計算牆壁面積的單位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堵,垣也。五版為一堵。」《詩經.小雅.鴻鴈》:「之子于垣,百堵皆作。」

⑵ 用以計算牆壁數量的單位。如:「一堵牆」。唐.張祜〈遊天台山〉詩:「回首望四明,矗若城一堵。」元.白樸《墻頭馬上》第一折:「這一堵粉牆兒低,這一帶花陰兒密。」

⑶ 用以計算鐘或磬的單位。《周禮.春官.小胥》:「凡縣鍾磬,半為堵,全為肆。」

5. 姓。如東周春秋鄭有堵叔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