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󹢉

說 明

異 體 字 C01000-002 儿-06-08
內  容

〔關鍵文獻〕

字彙》。



⇒「兗」之異體
⇒「沇」之異體
研訂說明
注  音 ㄧㄢˇㄧㄢˇㄧㄢˇ
漢語拼音 ㈢yǎn ㈠yǎn ㈡yǎn
研 訂 者 季旭昇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手寫字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手寫字,山間陷泥地,從口、從水敗貌。讀若沇州之沇,九州之渥地也,故以沇名焉。手寫字,古文手寫字。」「手寫字」字為「山間陷泥地」,然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別有「沇」之古文亦作「手寫字」,二者異字而同形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手寫字,沇水,出河東垣東王屋山,東為泲。從水允聲。手寫字,古文沇如此。」段注:「〈口部〉手寫字下曰:『山間陷泥地。從口從水敗貌。』蓋手寫字字在古文則沇水、沇州;在小篆則訓『山間陷泥地』,如『孌』字在籀文則訓『順』,在小篆則訓『慕』,皆同形古今異義也。古文作手寫字、小篆作沇,隸變作手寫字,此同義而古今異形也。」

據段注,沇水、沇州之「沇」隸變作「手寫字(兗)」、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三者為異體。其說可信,「手寫字(兗)」為「沇」之異體字。然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又謂「(手寫字)讀若沇州之沇,九州之渥地也,故以沇名焉。手寫字,古文手寫字。」其意似以為山間陷泥地之「手寫字」與水名、州名「沇」有某種關聯,故俗字或以水名、州名「沇」之隸體「手寫字」作為山間陷泥地之「手寫字」之異體字,《六書正譌.上聲.銑獮韻》:「手寫字手寫字,以轉切,此即兗州之兗,從口、象山門也;手寫字、半水也,隸作兗。按,兗字、沿字從此,與公字不同。俗作手寫字,非。」《字彙.口部》:「手寫字:以轉切。音衍。山間陷泥地。《六書正譌》:『此即兗州之兗……』」《正字通.口部》:「手寫字:兗本字。《說文》:『山間陷泥地。……』毛氏曰:『袞、兗等字從手寫字,與公手寫字字不同,俗作手寫字,誤。』」以上三家敘述混淆州名、水名之「兗」與山間陷泥地之「手寫字」為一,恐有誤。然明謂「俗作手寫字」,是其時俗字有以「手寫字」為山間陷泥地之「手寫字」之異體字,而「手寫字」之一字,同時為水名之「沇」、州名之「兗」、及山間陷泥地之「手寫字」之異體字。

⇒「兗」之異體

⇒「沇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