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B06143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鷊」《說文》正篆作「鶃」。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yì |
釋 義 | 1. 雞形目吐綬雞科兩種鳥類之統稱。體高三尺餘。羽色隨品種而異,頭部有瘤疣。雄者喉下垂紅色肉瓣,可發出咕嘍之聲。今多飼以供肉食用。《說文解字.鳥部》:「鶃,鳥也。……鷊,鶃或从鬲。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四八.禽之二.鷩雉》:「鷩與鷊同名錦鷄,鷊文在綬而鷩文在身,以此為異,大抵皆雉屬也。」清.毛奇齡〈醉公子.杏園初試酒〉詞:「綬絲如鷊子,翠帢團團刺。」亦稱為「火雞」、「吐綬雞」。 2. 草名,綬草。《詩經.陳風.防有鵲巢》:「中唐有甓,卭有旨鷊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鷊,綬草也。」《爾雅.釋草》:「虉,綬」晉.郭璞.注:「小草有雜色似綬。」 ⇒作「」形時,為「鶂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