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𪂿

說 明

正  字 B06128 鳥-09-20
說文釋形 「鶗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ㄊㄧˊㄊㄢˊ
漢語拼音 ㈠tí ㈡tán
釋  義

ㄊㄧˊ

「鶗鴃」:鳥名。杜鵑之別名。鳥綱鵑形目。口大尾羽長,嘴黑色,上嘴末端稍曲,身體灰褐色,尾巴有白色橫斑,胸腹部有黑色橫條紋,與鷹相似,初夏時常晝夜啼叫,鳴聲淒厲,能動旅客歸思。相傳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。《字彙.鳥部》:「鶗,鶗鴂,子規也。」漢.張衡〈思玄賦〉:「恃己知而華予兮,鶗鴂鳴而不芳。」《北史.卷三三.列傳.李孝伯》:「至若鮌為黃熊,杜宇為鶗鳺,褒君為龍,牛哀為猛獸。」亦作「鷤鳺」、「啼鴃」、「鵜鴃」、「子規」、「鷶𪀗」、「鷤䳏」、「杜宇」。

ㄊㄢˊ

作「手寫字」形時,為「鷤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