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󰽿𡸞󰽾

說 明

正  字 A00752 土-04-0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陷也。从土,欠聲。(苦感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陷也。从土,欠聲。(苦感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土」之下橫斜挑。右半作「欠」:下「人」之撇筆,起筆不接上橫鉤,寫法參「欠」字。「崁」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ㄎㄢˇ
漢語拼音 kǎn
釋  義

1. 地面凹陷處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坎,陷也。」《漢書.卷五四.李廣蘇建傳.蘇建》:「鑿地為坎,置熅火,覆武其上,蹈其背以出血。」

2. 坑穴,墓穴。《禮記.檀弓下》:「其坎深不至於泉。」

3. 掘坑,挖洞。《左傳.昭公六年》:「柳聞之,乃坎,用牲,埋書。」

4. 條狀突起或臺階狀物之統稱。《明史.卷八四.河渠志二》:「經宿沙落,河坎復平。」

5. 罩、戴上。《醒世姻緣》第四回:「坎了浩然巾,穿了狐白皮襖,出去接待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一回:「一頂破氈帽坎齊眉毛,挑過一擔行李來。」

6. 擊鼓聲。《詩經.小雅.伐木》:「坎坎鼓我,蹲蹲舞我。」

7. 伐木聲。《詩經.魏風.伐檀》:「坎坎伐檀兮,寘之河之干兮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坎坎,伐檀聲。」

8. 《易經》卦名:

⑴八卦之一。卦形為☵,代表水。

⑵六十四卦之一。卦形為手寫字(坎下坎上)。像重重險難之義。《易經.坎卦》:「《彖》曰:習坎,重險也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兩坎相重,謂之重險。」

9. 姓。如明代有坎輝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