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󰽢󰽣

說 明

正  字 A00744 土-03-06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瑞王也。上圜下方。公執桓圭,九寸;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,皆七寸;子執穀璧,男執蒲璧,皆五寸。以封諸侯。从重土。楚爵有執圭。手寫字,古文圭,从玉。(古畦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瑞玉也。上圜下方。公執桓圭,九寸;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,皆七寸;子執穀璧,男執蒲璧,皆五寸。以封諸侯。从重土。楚爵有執圭。手寫字,古文圭,从王。(古畦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瑞玉也。从重土。楷書寫法作二「土」,中間稍分不接。「佳」、「哇」、「奎」、「娃」、「桂」、「畦」、「蛙」、「閨」、「鞋」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、中偏旁時,末橫斜挑,如︰「封」、「掛」、「街」等字。
注  音 ㄍㄨㄟ
漢語拼音 guī
釋  義

1. 古玉器名。原指古代天子與諸侯於朝聘、祭祀等大典中所持上尖下方之禮器,後亦用於指一般玉器。如:「穀圭」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圭,瑞玉也,上圜下方。公執桓圭,九寸;矦執信圭,伯執躬圭,皆七寸;子執穀璧,男執蒲璧,皆五寸。以封諸矦。」《詩經.大雅.抑》:「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。斯言之玷,不可為也。」《史記.卷三三.魯周公世家》:「周公北面立,戴璧秉圭,告於太王、王季、文王。」

2. 狀如圭玉,上尖下方之物。《聊齋志異.卷六.杜翁》:「俄見諸女入一圭竇,心識為王氏賣酒者之家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○回:「便跟著丫頭走到廳背後左邊一個小圭門裡進去。」

3. 古代測量日影用的器具。如:「日圭」、「圭臬」。漢.張衡〈東京賦〉「土圭測景,不縮不盈。」《宋史.卷七六.律曆志九》:「觀天地陰陽之體,以正位辨方、定時考閏,莫近乎圭表。」

4. 古代當量詞:

⑴計算容量的單位。唐.李淳風《孫子算經》卷上:「量之所起,起於粟。六粟為一圭,十圭為一撮。」《漢書.卷二一.律曆志上》:「度長短者不失豪氂,量多少者不失圭撮,權輕重者不失黍絫。」

⑵計算重量的單位。《後漢書.卷九一.律曆志上》:「量有輕重,平以權衡。」章懷太子注引《說苑》:「十粟重一圭,十圭重一。」

5. 清潔,潔淨。《廣雅.釋詁》:「圭,潔也。」《儀禮.士虞禮》:「圭為而哀薦之饗。」

6. 鮮明。唐.韓愈〈祭湘君夫人文〉:「伏以祠宇毀頓,憑附之質,丹青之飾,暗昧不圭,不稱靈明。」

7. 姓。如春秋鄭有圭媯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