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䊠B05748-008B05748-009󹆇B05748-010󹆈󹆆

說 明

正  字 B05748 食-10-18
說文釋形 「餼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ㄒㄧ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餽贈來客之米糧、穀糧。《說文解字.米部》「氣」字:「氣,饋客芻米也。……餼,氣或从食。」《玉篇.食部》:「餼,饋餉也。」《字彙.食部》:「餼,饋客生食及芻米。」《國語.周語中》:「廩人獻餼,司馬陳芻。」《國語.越語上》:「生三人,公與之母;生二人,公與之餼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一四五.梁紀二.武帝天監四年》:「於是以賀瑒及平原山賓、吳興沈峻、建平嚴植之補博士,各主一館,館有數百生,給其餼廩。」

2. 餽贈。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:「是歲晉又饑,秦伯又餼之粟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子皮以子展之命餼國人粟,戶一鍾,是以得鄭國之民,故罕氏常掌國政,以為上卿。」《南史.卷三三.列傳.何承天》:「及聞遜卒,命迎其柩而殯藏焉,並餼其妻子。」

3. 活的供祭祀用的牲畜。《論語.八佾》:「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,子曰:『賜也,爾愛其羊,我愛其禮。』」

4. 活牲畜。如:「牛餼退敵」。《周禮.秋官.司儀》:「致飧如致積之禮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小禮曰飧,大禮曰饔餼。」《儀禮.聘禮》:「君使卿韋弁歸饔餼五牢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牲,殺曰饔,生曰餼。」《左傳.僖公三十三年》:「吾子淹久於敝邑,唯是脯資餼牽竭矣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生曰餼。」

5. 飼、餵。漢.王符《潛夫論.遏利》:「季文子相四君,馬不餼粟,妾不衣帛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