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額頭、前額。如:「稽顙」。《說文解字.頁部》:「顙,額也。」《玉篇.頁部》:「顙,額也。」《國語.吳語》:「句踐用帥二三之老,親委重罪,頓顙於邊。」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其顙有泚,睨而不視。」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東門有人,其顙類堯。」唐.李頎〈送陳章甫〉詩:「陳侯立身何坦蕩,虯鬚虎眉仍大顙。」 2. 泛指頭。唐.杜甫〈義鶻〉詩:「修鱗脫遠枝,巨顙拆老拳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一○上.滇遊日記一三》:「自顙及趾,靡有所遺。」《三遂平妖傳》第三三回:「卜吉向前揪住知州,張鸞向知州一刀,連肩卸臂,斷顙分屍,把知州殺了。」 3. 叩頭。《公羊傳.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喪人不佞,失守魯國之社稷,執事以羞,再拜顙。」 4. 喉嚨、嗓子。元.無名氏《殺狗勸夫》第四折:「動不動搯人的顙子。」《金瓶梅》第四六回:「先是伯爵與希大二人整吃了一日,頂顙吃不下去。」《醒世姻緣》第三四回:「你沒要緊費這們大事做甚麼?留著添上好使。俺吃你兩鍾酒,堵著顙子還開的口哩!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