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𪄉󹁍

說 明

正  字 B05577 隹-10-1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雝C17750也。从隹,邕聲。(於容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雝渠也。从隹,邕聲。(於容切)
注  音 ㄩㄥ
漢語拼音 yōng
釋  義

1. 「雝𪆫」:鳥名,鶺鴒。《說文解字.隹部》:「雝,雝𪆫也。」《龍龕手鑑.鳥部》:「雝,雝渠,水鳥也。」明.劉基〈閨詞〉六首之六:「小小雝渠鳥,雙雙入畫樓。」亦作「雝渠」。

2. 和樂、和諧貌。通「雍」。《詩經.大雅.思齊》:「雝雝在宮,肅肅在朝。」《詩經.召南.何彼襛矣》:「曷不肅雝,王姬之車。」

3. 蒙蔽、阻塞。通「壅」。《詩經.小雅.無將大車》:「無將大車,維塵雝兮。」漢.鄭玄.箋「雝,猶蔽也。」《荀子.法行》:「涓涓源水,不雝不塞。」

4. 《詩經.周頌》之篇名。共一章。〈詩序〉:「雝,禘大祖也。」指武王祭文王之詩。



⇒「雍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