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󰅦𠔽󰅥𤯔

說 明

正  字 A00068 人-00-02
說文釋形 手寫字,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此籀文。象臂脛之形。凡人之屬皆从人。(如鄰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天地之性最貴者也,象臂脛之形。楷書寫法:作一撇、一捺,獨用及作右、下偏旁時同,如「人」、「臥」、「仄」等字(然「以」字例外,末筆作頓點)。作內偏旁時,改捺為頓點,如:「囚」、「閃」等字。作上偏旁時,有兩種變化:1.一撇、一捺,然撇不出頭,如:「今」、「介」、「令」、「企」等字;2.一撇、一橫撇,如:「色」、「負」等字。作左偏旁時,亦有兩種變化:1.一撇、一豎,如:「仁」、「什」等字;2.一撇、一頓,如:「从」字。
注  音 ㄖㄣˊ
漢語拼音 rén
釋  義

1. 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,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之高等動物。如:「男人」、「女人」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人,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」《莊子.知北遊》:「生物哀之,人類悲之。」《三國志.卷二八.魏書.王毋丘諸葛鄧鍾傳.鄧艾》:「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,鑿山通道,造作橋閣。」

2. 泛指民眾。《孟子.盡心下》:「諸侯之寶三:土地、人民、政事。」《後漢書.卷六五.皇甫張段列傳.皇甫規》:「夫君者,舟也;人者,水也。」

3. 人人、每人。如:「人盡皆知」、「人手一冊」。《後漢書.卷一八.吳蓋陳臧列傳.吳漢》:「若能同心一力,人自為戰,大功可立。」《淮南子.兵略》:「若乃人盡其才,悉用其力,以少勝眾者,自古及今,未嘗聞也。」

4. 他人、別人。如:「人云亦云」。《論語.顏淵》:「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,小人反是。」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子貢問曰:『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』子曰:『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』」《三俠五義》第三八回:「仁兄知恩報恩,捨己成人,原是大丈夫所為。」

5. 人才。《左傳.文公十三年》:「子無謂秦無人。」《管子.權修》:「一年之計,莫如樹穀;十年之計,莫如樹木;終身之計,莫如樹人。」

6. 人事,人世間之事。《戰國策.楚策一》:「水漿無入口,瘨而殫悶,旄不知人。」《史記.卷一○五.扁鵲倉公列傳.扁鵲》:「簡子疾,五日不知人。」

7. 人體。如:「這幾天人很不舒服。」

8. 人道,指男女交合之事。《史記.卷九五.樊酈滕灌列傳.樊噲》:「荒侯市人病不能為人。」唐.張守節.正義:「言不能行人道。」

9. 人之品格與性情。如:「文如其人」。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頌其詩,讀其書,不知其人,可乎?」宋.王安石〈祭歐陽文忠公文〉:「世之學者,無問乎識與不識,而讀其文,則其人可知。」

10.某種類型、身分者。如:「工人」、「主持人」。晉.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:「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,漁人甚異之。」唐.韓愈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〉:「必嫁官人,不以與凡子。」

11.姓。如明代有人傑。

1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