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󸶩𨽁󹀘

說 明

正  字 B05542 阜-08-11
說文釋形 手寫字,阪隅也。从A04401,取聲。(子侯切)
注  音 ㄗㄡ
漢語拼音 zōu
釋  義

1. 山角、山腳。《說文解字.𨸏部》:「陬,阪隅也。」《文選.宋皙.補亡詩》六首其二:「白華絳趺,在陵之陬。」唐.李善.注:「陬,山足也。」宋.楊萬里〈次日醉歸〉詩:「歸路意昏昏,落日在嶺陬。」明.張弼〈題畫〉詩:「劉君家住山之陬,蒼藤古木涼陰稠。」

2. 角落。《玉篇.阜部》:「陬,隅也。」《戰國策.宋衛策》:「宋康王之時,有雀生於城之陬。」《呂氏春秋.分職》:「公衣狐裘,坐熊席,陬隅有竈,是以不寒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四.辛十四娘》:「忽憶堂陬撲滿,常見十四娘投錢於中。」

3. 偏遠之地。晉.左思〈吳都賦〉:「其荒陬譎詭,則有龍穴內蒸,雲雨所儲。」唐.韓愈〈別知賦〉:「歲癸未而遷逐,侶蟲蛇於海陬。」

4. 聚落、聚居之處。《龍龕手鑑.阜部》:「陬,聚居也。」晉.左思〈魏都賦〉:「蠻陬夷落,譯導而通。」」唐.呂溫〈地圖志序〉:「然後列以城郭,羅乎陬落,內自五侯九伯,外洎要荒蠻貊。」

5. 正月。《爾雅.釋天》:「正月為陬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攝提貞于孟陬兮,惟庚寅吾以降。」南朝宋.陸倕〈新刻漏銘〉:「而司歷亡官,疇人廢業,孟陬殄滅,攝提無紀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