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󸽳󸽲󸽴𨯟

說 明

正  字 B05463 金-14-2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鑴也。从金,蒦聲。(胡郭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鑴也。从金,蒦聲。(胡郭切)
注  音 ㄏㄨㄛˋ
漢語拼音 huò
釋  義

1. 古代烹煮食物之大鍋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鑊,鑴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鑊,所以煮也。」《玉篇.金部》:「鑊,鼎鑊。」《正字通.金部》:「鑊,烹器。」《周禮.天官.亨人》:「亨人掌共鼎鑊,以給水火之齊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六回:「至殿前,又見鼎鑊內熱油正沸。」

2. 古代一種烹人之刑具。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「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,臣請就湯鑊。」宋.蘇軾〈留侯論〉:「當韓之亡,秦之方盛也,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。」

3. 「鑊鐸」:

⑴ 喧鬧、忙亂。《董西廂》卷一:「解元休心頭怒惡!譬如這裡鬧鑊鐸,把似書房裡睡取一覺。」元.鄭廷玉《後庭花》第一折:「那壁廂喜歡殺三貞婦,這壁廂鑊鐸殺五臟神。」或作「和鐸」、「濩鐸」。

⑵ 心中猶疑不定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:「文若虛心中鑊鐸,忖道:『不信此物是寶貝,這等造化不成?』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