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066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![]() 段注本: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tíng |
釋 義 | 1. 秦、漢時地方治安機構。《說文解字.高部》:「亭,民所安定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《後漢志》曰:『亭有長以禁盜賊。』」《史記.卷一○九.李將軍列傳》:「嘗夜從一騎出,從人田間飲,還至霸陵亭,霸陵尉醉,呵止廣。」 2. 有頂無牆,開敞之建物,多供觀賞或憩息之用。如:「涼亭」。宋.歐陽修〈醉翁亭記〉:「峰迴路轉,有亭翼然,臨於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」 3. 置於邊境,守望敵情之處所。三國魏.王粲〈七哀〉詩三首之三:「登城望亭燧,翩翩飛戍旗。」 4. 公平處理。《史記.卷一二二.酷吏列傳.張湯》:「乃請博士弟子治《尚書》、《春秋》補廷尉史,亭疑法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亭,平也。使之平疑事也。」 5. 古代建於道旁之公家房舍,以便旅客投宿歇息。《續漢書志.第二八.百官志五》注引《風俗通》:「漢家因秦,大率十里一亭。亭,留也,蓋行旅宿會之所館。」唐.李白〈菩薩蠻.平林漠漠煙如織〉詞:「何處是歸程?長亭更短亭!」 6. 一種供辦公或營業使用之小屋。如:「票亭」、「電話亭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