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𨔧

說 明

正  字 B05072 辵-06-10
說文釋形 「迸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,散走也。从辵,并聲。(北諍切)
注  音 ㄅㄥˋㄅㄧㄥˇ
漢語拼音 ㈠bèng ㈡bǐng
釋  義

ㄅㄥˋ

1. 散走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辵部.新附》:「迸,散走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三二.樊宏陰識列傳.樊宏》:「時飢荒之餘,人庶流迸,家戶且盡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一二七.宋紀九.文帝元嘉三十年》:「緘質,國戚勛臣,方翼贊京輦,而子弟波迸,良可怪歎!」

2. 向外四散。唐.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「銀瓶乍破水漿迸,鐵騎突出刀槍鳴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七回:「滿眼金星亂迸,身不由己,便倒下了。」

3. 裂開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九回:「策拍鏡大叫一聲,金瘡迸裂,昏絕於地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一回:「只聽格喳的一聲,那來棍迸為六段。」

4. 湧出。晉.潘岳〈寡婦賦〉:「口嗚咽以失聲兮,淚橫迸而霑衣。」

ㄅㄧㄥˇ

驅逐、排除。通「屏」。《禮記.大學》:「唯仁人放流之,迸諸四夷,不與同中國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皇云:『迸,猶屏也。』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