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󱸖𠌫󸲬𢕏𧫤󸲮󸲪󸲩󸲭󸲫

說 明

正  字 B04954 足-11-18
說文釋形

「蹕」《說文》本作「䟆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止行也。一曰竈(灶)上祭名。从走,󳱉聲。(卑吉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止行也。一曰竈(灶)上祭名也。从走,󳱉聲。(卑吉切)

注  音 ㄅㄧ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1. 古時帝王出行時,實施交通管制,禁止人車通行,稱為「蹕」。本作「䟆」。《說文解字.走部》:「䟆(蹕),止行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今《禮經》皆作蹕,惟〈大司寇〉釋文作䟆,云本亦作蹕。」《集韻.去聲.至韻》:「䟆,止行也。或从足。」《史記.卷一○二.張釋之馮唐列傳.張釋之》:「縣人來,聞蹕匿橋下。」《三國志.卷一.魏書.武帝紀》:「夏四月,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,出入稱警蹕。」
2. 泛指帝王出行時歇宿之處。如:「駐蹕」。《北史.卷一○.周本紀.宣帝》:「一昨駐蹕金墉,備嘗遊覽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三.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「又聞得康王即位,已在杭州駐蹕,改名臨安。」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