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󸲝𦭫󸲟󸲜󸲞

說 明

正  字 B04941 足-10-1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未命名,動也。从足,倉聲。(七羊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動也。从足,倉聲。(七羊切)
注  音 ㄑㄧㄤㄑㄧㄤˋ
漢語拼音 ㈠qiāng ㈡qiàng
釋  義
㈠ ㄑㄧㄤ
1. 走動、行走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蹌,動也。」南朝宋.鮑照〈舞鶴賦〉:「始連軒以鳳蹌,終宛轉而龍躍。」
2. 行走有節奏威儀。《詩經.齊風.猗嗟》:「巧趨蹌兮,射則臧兮。」漢.毛亨.傳:「蹌,巧趨貌。」
3. 闖。《京本通俗小說.志誠張主管》:「張主管開房門,那人蹌將入來,閃身已在燈光背後。」
4. 「抹蹌」:以色粉塗抹臉上。宋.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.卷七.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》:「有一擊小銅鑼,引百餘人,或巾裹,或雙髻,各著雜色半臂,圍肚看帶,以黃白粉塗其面,謂之『抹蹌』。」亦作「抹搶」、「抹鎗」。
㈡ ㄑㄧㄤˋ
「踉蹌」:走路歪斜不穩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一回:「忽見糜芳面帶數箭,踉蹌而來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七:「道士去拾時,腳步踉蹌,連身子也跌倒了。」亦作「踉蹡」。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