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𨕽

說 明

正  字 B04896 足-06-13
說文釋形 未命名,躓也。从足,合聲。(居怯切)
注  音 ㄐㄧㄚˊ
漢語拼音 jiá
釋  義

1. 絆倒、跌倒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跲,躓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不廣》:「鼠前而兔後,趨則跲,走則顛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七六.韓愈傳》:「愈獨喟然引聖,爭四海之惑,雖蒙訕笑,跲而復奮,始若未之信。」

2. 言語窒礙而不流暢。《禮記中庸》:「言前定,則不跲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將欲發言,能豫前思定,然後出口,則言得流行,不有躓蹶也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物勢篇》:「亦或辯口利舌、辭喻橫生為勝,或詘弱綴跲、蹥蹇不比者為負。」

3. 蹄趾。明.馬歡《瀛涯勝覽.占城國》:「其犀牛如水牛之形,大者有七八百斤,滿身無毛……蹄有三跲,頭有一角,生於鼻樑之中,長者有一尺四五寸。」明.張岱《陶庵夢憶.卷四.雪精》:「外祖陶蘭風先生倅壽州,得白騾,蹄跲都白,日行二百里,畜署中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