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 異 體 字 B04880-001 𨆄 足-13-20 內 容 〔關鍵文獻〕《集韻.去聲.御韻》。《康熙字典.足部》。《中文大辭典.足部》。 研訂說明 注 音 ㄓㄨˋ 漢語拼音 zhù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「」為「跙」之異體。《集韻.去聲.御韻》:「跙,行不正也。一曰馬蹄痛病。或作。莊助切。」若從聲韻論,《廣韻.上聲.語韻》:「楚,創舉切。」另收「跙」,云:「跙,行不進貌。慈呂切。」「創舉」、「慈呂」一聲之轉耳。即以《集韻》之「莊助切」而論,《廣韻.去聲.御韻》亦收「楚」字,云:「楚,瘡據切。」「莊助」、「瘡據」亦是一音之轉。因此,「跙」改從「楚」為聲旁,蓋以音近偏旁取代而成。若就字義而言,「楚」亦有痛苦義,如《史記.卷十.孝文帝本紀》:「何其楚痛而不德。」蓋從鞭楚引申。然則,以「楚」代「且」亦見新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