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B04876 足-05-12
說文釋形 未命名,足下也。从足,石聲。(之石切)
注  音 ˊ ㈡(又音)ㄓㄜˋ
漢語拼音 ㈠zhí ㈡(又音)zhè
釋  義

ˊ

1. 腳掌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跖,足下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今所謂腳掌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孟夏紀.用眾》:「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,必食其跖數千而後足,雖不足,猶若有跖。」唐.韓愈〈祭河南張員外文〉:「夜息南山,同臥一席;守隸防夫,觝頂交跖。」

2. 人名用字。春秋時大盜,人稱「盜跖」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其善者少,不善者多,桀、紂、盜跖也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九回:「未免嬌養太過,竟釀成個盜跖的性氣,愛自己尊若菩薩,待他人穢如糞土。」

⇒「蹠」之異體

ㄓㄜˋˊ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