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B04769 言-22-2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未命名,痛怨也。从誩,賣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民無怨讟。」(徒谷切)
段注本:未命名,痛怨也。从誩,A03968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民無怨讟。」(徒谷切)
注  音 ㄉㄨ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怨恨。《說文解字.誩部》:「讟,痛怨也。」《北史.卷三二.列傳.崔挺》:「陳既主昏於上,人讟於下。」

2. 詆毀、誹謗。《廣韻.入聲.屋韻》:「讟,謗讟。」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民不罷勞,君無怨讟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讟,謗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二二.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.王梁》:「建議開渠,為人興利,旅力既愆,迄無成功,百姓怨讟。」《隋書.卷七五.儒林列傳.何妥》:「屈辱既加,則有怨恨,謗讟之言出矣。」

3. 毀謗、怨恨之言。《字彙.言部》:「讟,怨謗也。」漢.張衡〈思玄賦〉:「且獲讟于群弟兮,啟金縢而後信。」唐.白居易〈和夢遊春詩一百韻并序〉:「捫心無愧畏,騰口有謗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