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B04666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,不思稱意也。从言,此聲。《詩》曰:「翕翕訿(訾)訿(訾)。」(將此切) 段注本:,訾訾,不思稱意也。从言,此聲。《詩》曰:「翕翕訿(訾)訿(訾)。」(將此切)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zǐ ㈡zī |
釋 義 | ㈠ 1. 不使滿意、不稱職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訾,不思稱意也。……《詩》曰:『翕翕訿(訾)訿(訾)。』」 2. 詆毀。《廣韻.上聲.紙韻》:「訿,訿毀;訾,同上。」《莊子.山木》:「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,无譽无訾。」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,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,欲進其豨苓也。」 3. 厭惡。《管子.形勢》:「訾食者不肥體。」唐.尹知章.注:「訾,惡也。」 4. 考慮。《韓非子.亡徵》:「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,可亡也。」 5. 約束、參照。《管子.君臣上》:「吏嗇夫盡有訾程事律論法辟,衡權斗斛;文劾不以私論,而以事為正。」 6. 瑕疵。《禮記.檀弓下》:「故子之所刺於禮者,亦非禮之訾也。」 ㈡ㄗ 1. 思、想。《廣韻.平聲.支韻》:「訾,思也。」《禮記.少儀》:「不訾重器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訾,思也。」 2. 財貨。通「資」。《史記.卷一二二.酷吏列傳.杜周》:「及身久任事,至三公列,子孫尊官,家訾累數巨萬矣。」 3. 計算、估量。同「貲」。《商君書.墾令》:「訾粟而稅,則上壹而民平。」《列子.說符》:「錢帛無量,財貨無訾。」 4. 「訾黃」:神馬。《漢書.卷二二.禮樂志》:「天龍之調,使我心若,訾黃其何不徠下!」唐.顏師古.注引應劭曰:「訾黃,一名乘黃,曰:『龍翼而馬身,黃帝乘之而仙。』武帝意欲得之,曰:『何不來邪!』」 5. 姓。如漢代有訾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