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󸨜

說 明

正  字 B04482 衣-05-11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衣袂也。从衣,去聲。一曰袪,褱也。褱者,袌也。袪,尺二寸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披斬其袪。」(去魚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衣袂也。从衣,去聲。一曰袪,褱也。褱者,袌也。袪,尺二寸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披斬其袪。」(去魚切)
注  音 ㄑㄩ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衣袖、袖口。《說文解字.衣部》:「袪,衣袂也。」《詩經.鄭風.遵大路》:「遵大路兮,摻執子之袪兮。」《左傳.僖公五年》:「踰垣而走,披斬其袪。」

2. 舉起、撩起。《呂氏春秋.恃君覽.達鬱》:「特會朝雨,袪步堂下。」晉.張華〈朽社賦〉:「吉人向風而袪袂,王孫清嘯而啟襟。」

3. 分開、開散。漢.揚雄〈劇秦美新〉:「權輿天地未袪,睢睢盱盱。」

4. 去除。如:「袪痰」。漢.蔡邕〈郭有道碑文〉:「童蒙賴焉,用袪其蔽。」宋.范成大〈朝中措.天容雲意寫秋光〉詞:「珍重西風袪暑,輕衫早怯新涼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