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󸧆󸧇󸧉󸧈

說 明

正  字 B04418 虫-13-19
說文釋形 「蟾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ㄔㄢˊ
漢語拼音 chán
釋  義

「蟾蜍」:

⑴ 兩棲動物。脊椎動物亞門,兩生綱,無尾目,蟾蜍科。體型肥大,性遲緩,不能鳴,常棲於陰溼之地。皮膚有疣,可分泌毒液。《爾雅.釋魚》:「鼁,蟾諸。」晉.郭璞.注:「似蝦蟆,居陸地。淮南謂之去蚥。」宋.蘇軾《東坡志林.卷三.異事.冢中棄兒吸蟾氣》:「有大蟾蜍如車輪,氣咻咻然出穴中。」或稱為「癩蛤蟆」、「戚施」、「詹諸」、「蟾諸」。

⑵ 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代稱月為「蟾」、「蟾蜍」、「銀蟾」。唐.杜甫〈夜〉詩:「步蟾倚仗看牛斗,銀漢遙應接鳳城。」唐.白居易〈中秋月〉詩:「照他幾許人腸斷,玉兔銀蟾遠不知。」唐.劉商〈胡笳十八拍.第一一拍〉詩:「幾回鴻雁來又去,腸斷蟾蜍虧復圓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