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B04390 虫-12-18
說文釋形 「蟛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ㄆㄥˊ
漢語拼音 péng
釋  義

1. 「蟛螖」:動物名。蟹類。節肢動物門甲殼綱,體較蟛蜞小,無毛。《爾雅》云:『螖蠌,小者蟧』。郭璞注云:『即蟛螖也。』」晉.干寶《搜神記》卷一三:「蟛,蟹也。嘗通夢於人,自稱『長卿』。今臨海人多以『長卿』呼之。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四五.介部.蟹》:「其最小無毛者,名『蟛螖』,吳人訛為『彭越』。或稱為「彭螖」、「彭越」、「蟛」。

2. 「蟛蜞」:動物名。蟹類。節肢動物門甲殼綱,體小色紅,有毒,不可食。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四五.介部.蟹》:「蟛蜞大于蟛螖,生于陂池田港中,故有毒,令人吐下。」《通俗編.禽魚引聖宋掇遺》:「陶穀奉使吳越,忠懿王宴之,以其嗜蟹,自蝤蛑至蟛蜞,凡羅列十餘種。穀笑曰:『真所謂一蟹不如一蟹也。』」或稱為「螃蜞」、「鸚哥嘴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