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A00694-006𠿘𠾋A00694-007𡁫𡂗

說 明

正  字 A00694 口-13-16
說文釋形 「嘴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觜」︰上作「此」,左「止」末橫斜挑;下作「角」,上不作「刀」,下半中豎不出頭。
注  音 ㄗㄨㄟˇㄗㄨㄟ
漢語拼音 ㈠zuǐ ㈡zī ㈢zuī
釋  義

㈠ ㄗㄨㄟˇ

1. 鴟舊頭上之毛角。同「觜」。《集韻.上聲.紙韻》:「觜,鴟舊頭上角觜。或作嘴。」

2. 人與其他動物之口器。《紅樓夢》第三一回:「幸而諸人都不曾聽見,只有薛寶釵抿嘴一笑。」《西遊記》第六回:「(三郎)又變了一隻朱繡頂的灰鶴,伸著一個長嘴,與一把尖頭鐵鉗子相似,逕來喫這水蛇。」

3. 比喻說話。如:「貧嘴」、「多嘴」、「插嘴」。元.無名氏《謝金吾》第三折:「王樞密這姦賊,敢和咱鬥嘴,直恁般無上下失尊卑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一回:「姑娘到底是和我拌嘴呢?是和二爺拌嘴呢?要是心裡惱我,你只和我說,不犯著當著二爺吵。」

4. 器物上形狀或功能像嘴之部位。如:「煙嘴」、「噴嘴」。元.陶宗儀《說郛.卷六二上》引范成大《桂海虞衡志》:「南人習鼻飲,有陶器如杯椀,旁植一小管若瓶嘴,以鼻就管吸酒漿。」《御纂醫宗金鑑》卷八六:「以酒壺嘴向咬處,如拔火罐樣吸盡惡血為度。」

5. 突出如嘴之地形。如:「山嘴」、「沙嘴」。《明史.卷八八.河渠志》:「近年河潰,閘圯率皆淤塞,請興役疏濬,仍於姥鎮豐山嘴、葉公坡各建閘以備旱澇。」宋.陳師道〈沈道院有水墨壁畫奇筆也〉詩:「路從沙嘴斷,人自渡頭來。」明.徐宏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九上.西南遊日記一五》:「有村在南山塢間是為白沙嘴,隨嘴又西下二里,忽見深壑。」

⇒「觜」之異體

⇒「㭰」之異體

㈡ ㄗ

⇒「觜」之異體

㈢ ㄗㄨㄟ

⇒「㭰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