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A00692-004

說 明

正  字 A00692 口-13-16
說文釋形 手寫字,口閉也。从口,禁聲。(巨禁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禁」︰上「林」兩豎不鉤,末筆改頓點;下「示」左撇、右點不接中豎,寫法參「禁」字。
注  音 ㄐㄧㄣˋ
漢語拼音 jìn
釋  義

1. 閉嘴不作聲。如:「噤若寒蟬」、「噤口不語」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噤,口閉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○一.袁盎鼂錯列傳.鼂錯》:「臣恐天下之士噤口,不敢復言也。」唐.杜甫〈後苦寒〉詩二首之一:「元猿口噤不能嘯,白鵠翅垂眼流血。」元.喬吉《金錢記》第三折:「噤聲,俺家三世無犯法之男。」

2. 關閉。《文選.潘岳.西征賦》:「或開關以延敵,競逐遯逃以奔竄;有噤門而莫啟,不窺兵於山外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噤,亦閉也。」

3. 因受驚、寒冷而顫抖口閉。如:「凍噤」。《西遊記》第二五回:「卻又打我的化身,所以我真身打噤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二回:「饒鴻生早已打了兩個寒噤,半句話都說不出。」

4. 心悶。元.喬吉〈雙調.水仙子.冷無香柳絮撲將來〉曲:「冷無香柳絮撲將來,凍成片梨花拂不開,大灰泥漫了三千界。銀稜了東大海,探梅的心噤難捱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