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󸤸𧌒

說 明

正  字 B04288 虫-08-14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短狐也。似鼈(鱉),三足,以气䠶(射)害人。从虫,或聲。手寫字,蜮又从國。臣鉉等曰:「今俗作古獲切,以為手寫字蟇之別石切。」(于逼切)

段注本:手寫字,短弧也。󰇽(似)鼈(鱉),三足,㠯(以)气䠶(射)害人。从虫,或聲。手寫字,蜮又从國。(于逼切)

 

注  音 ˋㄍㄨㄛ
漢語拼音 ㈠yù ㈡guō
釋  義

ˋ

1. 傳說中一種害人之水中毒蟲,形狀似鱉,能含沙射人。《說文解字.虫部》:「蜮,短狐也。似鱉,三足,以气射害人。」《抱朴子.內篇.登涉》:「又有短狐,一名蜮,一名射工,一名射影,其實水蟲也。……如聞人聲,緣口中物如角弩,以氣為矢,則因水而射人,中人身者,即發瘡,中影者亦病。」唐.白居易〈寄元九〉詩:「山無殺草霜,水有含沙蜮。」或稱為「短狐」。

2. 啃食苗葉之害蟲。《呂氏春秋.士容論.任地》:「大草不生,又無螟蜮。」漢.高誘.注:「食葉曰蜮。」

㈡ㄍㄨㄛ

⇒「蟈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