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󸤥󸤦𧉨𧊡󸤤𧋳

說 明

正  字 B04264 虫-06-12
說文釋形
大徐本:手寫字手寫字(蛩)手寫字(蛩),獸也。一曰秦謂蟬蛻曰手寫字(蛩)。从虫,手寫字聲。(渠容切)

段注本:手寫字手寫字(蛩)手寫字(蛩),獸也。一曰秦謂蟬蛻曰手寫字(蛩)。从虫,手寫字聲。(渠容切)

注  音 ㄑㄩㄥˊ
漢語拼音 qióng
釋  義

1. 蟬蛻。《說文解字.虫部》:「蛩,……一曰秦謂蟬蛻曰𧉨(蛩)。」

2. 「蛩蛩」:

⑴ 傳說之青色獸,壯如馬。《說文解字.虫部》:「蛩,𧋳(蛩)𧋳(蛩),獸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〈子虛〉、〈上林賦〉皆有『𧋳(蛩)𧋳(蛩)』。張揖曰:『𧋳(蛩)𧋳(蛩),青獸,壯如馬。』」《玉篇.虫部》:「蛩,巨虛也。」《廣韻.平聲.鍾韻》:「蛩,蛩蛩,巨虛獸也。」

⑵ 憂思貌。《楚辭.劉向.九歎.離世》:「心蛩蛩而懷顧兮,魂眷眷而獨逝。」漢.王逸.注:「蛩蛩,懷憂貌。」

3. 蟋蟀,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。體型圓長,為黑褐色,觸角細而長,後肢長大,善於跳躍。雄蟲翅上有發聲器,可以兩翅摩擦而發聲。性好鬥,怕光,棲身於土中或石礫下,以植物為食,有害農作。晉.崔豹《古今注.卷中.魚蟲第五》:「蟋蟀,一名吟蛩,一名蛩。秋初生,得寒則鳴。」唐.白居易〈東坡秋意寄元八〉詩:「啼蛩隱紅蓼,瘦馬踏青蕪。」元.鄭光袓《王粲登樓》第三折:「寒蛩聲唧唧啾啾,幾處叫殘江浦月。」亦稱為「懶婦」、「蛐蛐兒」、「趨趨」、「促織」、「吟蛩」、「王孫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