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󰷛󰷦󰷩󰷥󰷣󰷨󰷟󰷙󰷘󰷕󰷚󰷠󰷪󹣬󷏟󰷓󳲏󰷞󰷜󰷝󰷔󰷡󰷢󰷧

說 明

正  字 A00686 口-12-15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
手寫字,吹聲也。从口,肅聲。手寫字,籀文嘯,从欠。(穌弔切)
手寫字,吟也。从欠,肅聲。《詩》曰:「其嘯也謌。」。臣鉉等案:「口部,此籀文嘯字,此重出。」(穌弔切)
段注本:
手寫字,吹聲也。从口,肅聲。手寫字,籀文嘯,从欠。(穌弔切)
手寫字,吹也。从欠,肅聲。《詩》曰:「其嘯也歌。」。(穌弔切)
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肅」︰上橫筆右須出頭;左下作豎撇,右下作直豎,內之左上、左下、右上皆作單折筆,右下收筆時,方作橫、豎兩筆,共十二畫,寫法參「肅」字。
注  音 ㄒㄧㄠˋˋ
漢語拼音 ㈠xiào ㈡chì
釋  義

ㄒㄧㄠˋ

1. 撮口吹出聲音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嘯,吹聲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〈召南〉箋曰:『嘯,蹙口而出聲也。』」《詩經.召南.江有汜》:「之子歸,不我過。不我過,其嘯也歌。」宋.蘇軾〈後赤壁賦〉:「劃然長嘯,草木震動,山鳴谷應,風起水涌。」

2. 鳥獸之長鳴。唐.杜甫〈登高〉詩:「風急天高猿嘯哀,渚清沙白鳥飛迴。」宋.陸游〈春夜讀書感懷〉詩:「荒林梟獨嘯,野水鵝群鳴。」宋.張繼先〈沁園春.真一長存〉詞:「幽絕處,聽龍吟虎嘯,驀地風雷。」

3. 呼喚、號召。如:「嘯聚」。《新唐書.卷二一五.突厥列傳上》:「伏念敗,乃嘯亡散,保總材山,又治黑沙城。」南朝齊.陸厥〈奉答內兄希叔〉詩五首之二:「鳧鵠嘯儔侶,荷芰始參差。」

4. 風吹萬竅之聲。如:「風嘯」。《文選.張翰.雜詩》:「淒風為我嘯,百籟坐自吟。」

ˋ

諷叱。通「叱」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男子入內,不嘯不指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嘯,讀為叱。叱,嫌有隱使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