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678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嘲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 《說文》新附:,謔也。从口,朝聲。《漢書》通用周。(陟交切) |
字樣說明 | 右半作「朝」︰左半上下之「十」,豎筆皆接「日」,右作「月」,寫法參「朝」字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cháo ㈡zhāo |
釋 義 | ㈠ 1. 譏笑。同「啁」、「謿」。如:「嘲弄」、「嘲笑」、「冷嘲熱諷」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口部.新附》:「嘲,謔也。」《三國志.卷六二.吳書.是儀胡綜傳.是儀》:「是儀字子羽,北海營陵人也。本姓氏,初為縣吏,後仕郡,郡相孔融嘲儀,言『氏』字『民』無上,可改為『是』,乃遂改焉。」 2. 逗引、挑逗。《玉篇.口部》:「嘲,言相調也。」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「(金蓮)常把眉目嘲人,雙睛傳意。」 3. 吟詠。《北史.卷三六.列傳.薛辯》:「因使元翌等嘲,以酒為韻。」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至於梁、陳間,率不過嘲風雪,弄花草而已。」 ㈡ㄓㄠ, 鳥鳴。如:「林鳥嘲嘲」。唐.柳宗元〈放鷓鴣詞〉:「楚越有鳥甘且腴,嘲嘲自名為鷓鴣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