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甤󸠒󸠓󸠔󸠖󸠑𦼆󸠕

說 明

正  字 B04067 艸-12-16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
手寫字,艸木華垂皃(貌)。从艸,手寫字聲。(儒隹切)
手寫字,艸木實甤甤也。从生,豨省聲。讀若綏。(儒隹切)
段注本: 手寫字,艸木實甤甤也。从生,豕聲。讀若綏。(儒追切)

注  音 ㄖㄨㄟˊ
漢語拼音 ruí
釋  義

1. 繁花盛開下垂貌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蕤,艸木華垂皃(貌)。」

2. 泛指草木垂結之花。晉.張協〈雜〉詩:「弱條不重結,芳蕤豈再馥。」晉.陸機〈文賦〉:「播芳蕤之馥馥,發青條之森森。」宋.蘇軾〈南鄉子.寒雀滿疏籬〉詞:「寒雀滿疏籬,爭抱寒柯看玉蕤。」

3. 帽上所繫下垂狀之飾物。《禮記.雜記上》:「大白冠,緇布之冠,皆不蕤。」漢.鄭玄.注:「不蕤,質無飾也。」晉.左思〈吳都賦〉:「羽旄揚蕤,雄戟耀芒。」

4. 旗飾。南朝梁.江淹〈麗色賦〉:「翠蕤羽釵,綠秀金枝。」唐.杜甫〈魏將軍歌〉:「攙搶熒惑不敢動,翠蕤雲旓相蕩摩。」

5. 「葳蕤」:

⑴形容花葉繁盛,草木茂密貌。《廣韻.平聲.脂韻》:「蕤,葳蕤,草木華皃(貌)。」三國魏.王粲〈公讌〉詩:「昊天降豐澤,百卉挺葳蕤。」唐.張九齡〈感遇〉詩一二首之一:「蘭葉春葳蕤,桂華秋皎潔。」

⑵形容委靡不振,慵懶怠惰。《紅樓夢》第二六回:「襲人曰:『你出去了就好了。只管這麼葳蕤,越發心裡煩膩。』寶玉無精打彩的,只得依他。」

6. 「威蕤」:

⑴ 華麗。漢.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「錯翡翠之威蕤,繆繞玉綏。」三國魏.何晏〈景福殿賦〉:「流羽毛之威蕤,垂環玭之琳琅。」

⑵ 繁多而旺盛。漢.司馬相如〈封禪文〉:「紛綸威蕤,湮滅而不稱者,不可勝數。」晉.陸機〈文賦〉:「紛威蕤以馺遝,唯毫素之所擬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威蕤,盛貌。」

7. 「蕤賓」:十二律之一,為六陽律第四律。《周禮.春官.大師》:「大師掌六律、六同,以合陰陽之聲。陽聲:黃鐘、大蔟、姑洗、蕤賓、夷則、無射。陰聲:大呂、應鐘、南呂、函鐘、小呂、夾鐘。」《漢書.卷二一.律曆志上》:「律十有二,陽六為律,陰六為呂。律以統氣類物……四曰蕤賓……位於午,在五月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