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󰶹󰶺󰶻󰮒󰶾󴥣

說 明

正  字 A00671 口-11-14
說文釋形 「嗷」《說文》大徐本作「嗷」,段注本作「嗸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眾口愁也。从口,敖聲。《詩》曰:「哀鳴嗷嗷。」(五牢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眾口愁也。从口,敖聲。《詩》曰:「哀鳴嗸嗸。」(五牢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敖」︰左上作「士」,不作「土」;右作「攵」,捺之起筆不觸撇、橫,寫法參「敖」字。
注  音 ˊ
漢語拼音 áo
釋  義

1. 「嗷嗷」:

當擬聲詞:

⑴ 形容哀號聲。如:「嗷嗷待哺」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嗷,眾口愁也。」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穅,天下之嗷嗷,新主之資也。」宋.歐陽修〈綠竹堂獨飲〉詩:「殘花不共一日看,東風送哭聲嗷嗷。」

⑵ 形容嘈雜聲。《新唐書.卷一六八.列傳.柳宗元》:「聖朝寬大,貶黜甚薄,不塞眾人之怒,謗語轉侈,囂囂嗷嗷,漸成怪人。」

2. 「嗷鴻」:

哀鳴之鴻雁。比喻流離失所之難民。《清史稿.卷二三二.列傳.吳兆泰》:「畿輔奇災,嗷鴻遍野,僵仆載塗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