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󸝍

說 明

正  字 B03833 艸-06-10
說文釋形 「茨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以茅葦蓋屋。从艸,次聲。(疾兹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茅蓋屋。从艸,次聲。(疾資切)
注  音 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茅舍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󸝍(茨),茅蓋屋。」《晉書.卷八九.忠義列傳.韋忠》:「吾茨簷賤士,本無宦情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二四.列傳.宋璟》:「廣人以竹茅茨屋,多火。」

2. 用茅草或葦草蓋成之屋頂。《詩經.小雅.莆田》:「曾孫之稼,如茨如梁。」漢.王襃〈聖主得賢臣頌〉:「生於窮巷之中,長於蓬茨之下。」

3. 積土填滿。《字彙.艸部》:「茨,積也。」《淮南子.泰族》:「掘其所流而深之,茨其所決而高之。」清.田雯〈寶泉局記〉:「茨其垣以防竊也,察其菑以取良也。」

4. 蒺藜之舊稱。《字彙.艸部》:「茨,蒺藜曰茨。蔓生,細葉,子有三角刺人。」《詩經.鄘風.牆有茨》:「牆有茨,不可埽也。」宋.蘇軾〈種茶〉詩:「茨棘尚未容,蒙翳爭交構。」

5. 姓。如漢代有茨充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