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󸝊󸝉𦳘

說 明

正  字 B03823 艸-05-09
說文釋形 手寫字,履中艸。从艸,且聲。(子余切)
注  音 ㄐㄩˇㄐㄩ
漢語拼音 ㈠jǔ ㈡jū
釋  義

ㄐㄩˇ

古時襯於鞋中草墊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苴,履中艸。」《廣韻.平聲.魚韻》:「苴,履中藉。」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:「履雖鮮不加於枕,冠雖敝不以苴履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苴者,履中之藉也。」《繹史.卷一○三上.楊朱墨翟之言上》:「當文公之時,晉國之士,大布之衣,䍧羊之裘,練帛之冠,且苴之屨,入見文公,出以踐之朝。」

㈡ㄐㄩ

1. 可結子之麻屬,亦稱麻之子實為「苴」。《玉篇.艸部》:「苴,麻也。」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九月叔苴,采荼薪樗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叔,拾也;苴,麻子也。」《儀禮.喪服》:「喪服,斬衰裳,苴絰,杖,絞帶。」

2. 粗劣、不精緻。《墨子.兼愛下》:「昔者晉文公好苴服。」《莊子.讓王》:「顏闔守陋閭,苴布之衣。」

3. 包裹。《廣韻.平聲.魚韻》:「苴,苞苴。」《正字通.艸部》:「苴,包也。」《禮記.內則》:「實棗於其腹中,編萑以苴之。」元.李衎《竹譜.卷四.全徳品》:「箬竹羅生,葉大,可以苴裹。」

4. 補綴、填塞。漢.劉向《新序.卷六.刺奢》:「今民衣弊不補,履決不苴。」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補苴罅漏,張皇幽眇。」

5. 姓。如唐代有苴那時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