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󸝈

說 明

正  字 B03821 艸-05-09
說文釋形 手寫字,蓋也。从艸,占聲。(失廉切)
注  音 ㄕㄢ
漢語拼音 shān
釋  義

1. 覆蓋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苫,蓋也。」宋.陸游〈幽居歲暮〉詩五首之五:「刈茅苫鹿屋,插棘護雞栖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三七回:「你那衣服,半邊苫身,半邊露臂。」

2. 以草編成之墊蓆,居喪時使用,以示哀戚。《儀禮.喪服》:「居倚廬,寢苫枕塊,哭晝夜無時。」唐.賈公彥.疏:「外寢苫者,哀親之在草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六四.列傳.崔玄亮》:「父喪,客高郵,臥苫終制。」

3. 以草編成之覆蓋物。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乃祖吾離被苫蓋,蒙荊棘,以來歸我先君。」清.汪中〈先母鄒孺人靈表〉:「再徙北城,所居止三席地,其左無壁,覆之以苫。」

4. 顫動。金.元好問〈杏花雜詩十三首〉之六:「露浥清華粉自添,隔溪遥見玉簾苫。」明.湯顯祖《牡丹亭》第一○齣:「和你把領扣鬆,衣帶寬,袖梢兒搵著牙兒苫也,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