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B03641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,脣瘍也。从肉,聲。,籀文胗,从疒。(之忍切) 段注本:,脣瘍也。从肉,聲。,籀文胗,从。(之忍切)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zhěn ㈡zhēn |
釋 義 | ㈠ 1. 嘴脣之瘡瘍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胗,脣瘍也。」東周戰國.宋玉〈風賦〉:「中心慘怛,生病造熱。中脣為胗,得目為蔑。」《黃帝素問靈樞經.卷三.經脈》:「是主血所生病者,狂瘧溫淫,汗出,鼽衄,口喎,唇胗,頸腫,喉痺,大腹水腫,膝臏腫痛。」 2. 2. 皮膚上因病所引起之小紅點。同「疹」。《廣韻.上聲.軫韻》:「胗,𤻘胗,皮外小起。」《黃帝內經素問.卷二二.至真要大論》:「赤氣後化,流水不冰,熱氣大行,介蟲不復。病痱胗瘡瘍、癰疽痤痔,甚則入肺,咳而鼻淵。天府絕,死不治。」唐.孫思邈《備急千金要方.卷八.論雜風狀第一痺痙附》:「風邪客於肌膚,虛癢成風胗瘙瘡;風邪入深,寒熱相搏則肉枯。」 3. 診察、診視病情。通「診」。《宋史.卷一九六.兵志十》:「帝謂輔臣曰:『湖廣擊蠻吏士,方夏瘴熱,而罹疾者眾,宜遣醫往為胗視。』」《水滸傳》第九八回:「小弟胗治張清脈息,知道是七情所感。被小弟再三盤問,張將軍方肯說出病根。」 ⇒「疹」之異體。 ㈡ㄓㄣ 鳥胃。如:「雞胗」、「鴨胗」。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二七回:「西門慶一面揭開盒,裡邊攢就的八槅細巧菓菜,一槅是糟鵝胗掌,一槅是一封書臘肉絲。」《歧路燈》第五九回:「只得揀一塊魚肉,抽了刺,給興官吃;尋一個雞胗肝兒,強逗著嬉笑而已。」或稱為「胗兒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