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B03637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胕」《說文》不錄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fú ㈡fū ㈢fǔ |
釋 義 | ㈠ 浮腫。《集韻.平聲.虞韻》:「胕,腫也。」《山海經.西山經》:「有草焉,其名曰黃雚,其狀如樗,其葉如麻,白華而赤實,其狀如赭,浴之已疥,又可以已胕。」晉.郭璞.注:「治胕腫也。」《黃帝內經素問.卷二○.五常政大論》:「寒熱胕腫。」唐.王冰.注:「胕腫謂腫滿,按之不起。」 ㈡ㄈㄨ 1.足。《集韻.平聲.虞韻》:「跗,足也。或作胕。」 2.皮膚。同「膚」。《戰國策.楚策四》:「蹄申膝折,尾湛胕潰。」 ⇒作「」形時,疑為「膚」之異體。 ㈢ 作「」形時,為「腑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