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𦇄

說 明

正  字 B03488 糸-15-21
說文釋形

手寫字,綴得理也。一曰大索也。从糸,畾聲。(力追切)

注  音 ㄌㄟˊ
漢語拼音 léi
釋  義

1. 綴聯而得其條理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纍,綴得理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綴者,合箸也。合箸得其理則有條不紊,是曰纍。」

2. 大繩索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纍,一曰大索也。」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身舉五羖,爵之大夫,起纍紲之中,與語三日,授之以政。」《漢書.卷五四.李廣蘇建傳.李廣》:「以劍斫絕纍,欲刺虎。」

3. 綑綁、囚繫。《玉篇.糸部》:「纍,繫也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陳侯免,擁社,使其眾男女別而纍,以待於朝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纍,自囚係以待命。」唐.李翱〈楊烈婦傳〉:「蓋將掠其玉帛,俘纍其男女。」

4. 纏繞。《詩經.周南.樛木》:「南有樛木,葛藟纍之。」

5. 「纍纍」:

⑴ 繁多、重積。如:「果實纍纍」。《禮記.樂記》:「倨中矩,句中鉤,纍纍乎端如貫珠。」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五回:「因為案情重大,並且是積案纍纍的,就辦了一個就地正法。」

⑵ 屢屢。唐.柳宗元〈三戒.永某氏之鼠〉:「晝纍纍與人兼行,夜則竊齧鬥暴,其聲萬狀,不可以寢。」亦作「累累」。

⑶ 瘦弱、疲憊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喪容纍纍,色容顛顛。」元.馬祖常〈室婦歎〉詩:「翁姑帶索行纍纍,弱兒失爺夫失妻。」

⑷ 失意、不得志。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纍纍若喪家之狗。」或作「儽儽」。

6. 姓。如春秋時晉國有纍虎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