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󰵋󰵉󰵛󰵣󰵍󰵈󰵙󰵚󰵧󰵌󰵐󰵦󰵥󰵗󰵊󰵏󰵢󰵎󰵖󰷅󰶚󷏺󴶹󰵘󰵓󰵝󰵜󰵒󲡹󰵑󰸉󰴨󱴡󰵔󰵪

說 明

正  字 A00653 口-10-13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諸侯嗣國也。从冊,从口,司聲。手寫字,古文嗣,从子。徐鍇曰:「冊必於廟,史讀其冊,故从口。」(祥吏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諸侯嗣國也。从手寫字、口,司聲。手寫字,古文嗣,从子。(祥吏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諸侯嗣國也。从手寫字、口,司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上作「口」,下為「冊」之變易。右半作「司」:起筆作一橫折鉤,下之短橫不觸右邊筆,寫法參「司」字。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繼承君位。《說文解字.冊部》:「嗣,諸侯嗣國也。」《書經.舜典》:「虞舜側微,堯聞之聰明,將使嗣位。」《史記.卷二.夏本紀》:「帝舜薦禹於天,為嗣。」

2. 繼續、承繼。如:「嗣業」。《國語.晉語四》:「嗣續其祖,如穀之滋,必有晉國。」唐.韓愈〈河南府同官記〉:「嗣紹家烈,不違其先。」

3. 後代子孫。如:「後嗣」。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罰弗及嗣,賞延於世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自天子至於里胥,其德在人者,死必求其嗣而奉之。」

4. 接續職務者。《左傳.襄公三年》:「祁奚請老,晉侯問嗣焉?」晉.杜預.注:「嗣,續其職者。」

5. 姓。如漢代有嗣光宙。《廣韻.去聲.志韻》:「嗣,繼也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云:『衛嗣君後』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