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󸎷󸎳󸎸𥰰𥰫󸎺󸎹𥷂𥷣󸎵󸎶󸎴

說 明

正  字 B03202 竹-07-13
說文釋形

「筮」《說文》作「𥷂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《易》卦用蓍也。从竹,从𢍮(巫)。𢍮(巫),古文巫字。(時制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《易》卦用蓍也。从竹、𢍮(巫)。𢍮(巫),古文巫字。(時制切)
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 shì
釋  義

1. 古代以蓍草占卜吉凶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筮,《易》卦用蓍也。」《詩經.衛風.氓》:「爾卜爾筮,體無咎言。」《史記.卷一二八.褚少孫補龜策列傳》:「會上欲擊匈奴,西攘大宛,南收百越;卜筮至預見表象,先圖其利。」

2. 以蓍草製成之占卜用具。《左傳.僖公四年》:「卜人曰:『筮短龜長,不如從長。』」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:「龜,象也;筮,數也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言龜以象示,筮以數告。」

3. 占卜。唐.王勃〈益州夫子廟碑〉:「鳳德鉤深,玉策筮亡秦之兆。」《里語徵實.卷中下.回煞》引《李笠翁回煞辨》:「人死未卜殯殮之期,先筮回煞之日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