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𠚙󸎟

說 明

正  字 B03169 竹-04-10
說文釋形 手寫字,簪也。从竹,幵聲。(古兮切)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古人盤髮髻所用之簪。如:「玉笄」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笄,簪也。」《玉篇.竹部》:「笄,簪也,婦人笄冠。」《字彙.竹部》:「笄,簪也,所以固髮者。女子年十五而笄。」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南宮縚之妻之姑之喪,夫子誨之髽曰:『爾毋從從爾,爾毋扈扈爾。』蓋榛以為笄,長尺而總八寸。」《史記.卷四三.趙世家》:「其姊聞之,泣而呼天,摩笄自殺。」

2. 古時女子成年所行之禮,相當於男子之冠禮。《儀禮.士昏禮》:「女子許嫁,笄而醴之稱字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笄女之禮,猶冠男也。」《禮記.內則》:「十有五年而笄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謂應年許嫁者,女子許嫁,笄而字之;其為許嫁,二十而笄。」

3. 特指女子十五歲或成年。如:「及笄」、「笄年」。《國語.鄭語》:「府之童妾未繼齔而遭之,既笄而孕。」金.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八:「那家女孩兒叫鶯鶯,當時未及笄歲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