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󸎖𢖗𢱠𢷜󸎗

說 明

正  字 B03165 立-07-1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敬也。从立,从束。束,曰申束也。(息拱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敬也。从立,从束。束,自申束也。(息拱切)
注  音 ㄙㄨㄥˇ
漢語拼音 sǒng
釋  義

1. 恭敬、肅敬。《說文解字.立部》:「竦,敬也。」《漢書.卷二二.禮樂志》:「聽者無不虛己竦神,說而承流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竦,敬也。」宋.歐陽脩〈送焦千之秀才〉詩:「況從人主賢,高行可傾竦。」

2. 引頸舉踵而立。《漢書.卷三三.魏豹田儋韓王信傳.韓王信》:「士卒皆山東人,竦而望歸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九.張衡列傳》:「竦余身而順止兮,遵繩墨而不跌。」唐.李賢.注:「企立也。」

3. 直立、聳立。漢.張衡〈西京賦〉:「通天訬以竦峙,逕百常而莖擢。」南朝宋.謝靈運〈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〉詩:「積石竦兩溪,飛泉倒三山。」

4. 振奮、震動。《漢書.卷二五.郊祀志下》:「夫周秦之末,三五之隆,已嘗專意散財,厚爵祿,竦精神,舉天下以求之矣。」晉.張協〈七命〉:「舉戈林竦,揮鋒電滅。」

5. 持、握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少司命》:「竦長劍兮擁幼艾,蓀獨宜兮為民正。」南朝宋.鮑照〈詠史〉詩:「仕子剽華纓,遊客竦輕轡。」

6. 驚懼。通「愯」。《爾雅.釋詁》:「竦,懼也。」《詩經.商頌.長發》:「不戁不竦,百祿是總。」《韓非子.主道》:「明君無為於上,群臣竦懼乎下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