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󸎎󸎍󸎌

說 明

正  字 B03155 穴-11-16
說文釋形 「窶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ㄐㄩˋㄌㄡˊ
漢語拼音 ㈠jù ㈡lóu
釋  義

ㄐㄩˋ

1. 貧窮。《詩經.邶風.北門》:「終窶且貧,莫知我艱。」唐.陸德明.釋文:「窶,謂貧無可為禮。」《管子.五輔》:「匡貧窶,振罷露,資乏絕,此謂振其窮。」《六度集經》卷三:「是時四姓家遭宿命殃,貧窶尤困,草衣草席,菜糜自供。」唐.杜甫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〉詩:「豈知秋禾登,貧窶有倉卒。」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七.姑妄聽之三》:「劉生少不更事,窶益甚。」

2. 鄙陋。《莊子.外物》:「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,抑固窶邪,亡其略弗及邪?」《韓非子.詭使》:「而惇愨純信,用心怯言,則謂之窶。」

3. 才識氣度狹小。《荀子.堯問》:「彼其好自用也,是所以窶小也。」

ㄌㄡˊ

「甌窶」:狹小之高地。《史記.卷一二六.滑稽列傳.淳于髡》:「祝曰:『甌窶滿篝,汙邪滿車,五穀蕃熟,穰穰滿家。』」唐.張守節.正義:「窶音樓。篝音溝,籠也。甌樓謂高地狹小之區,得滿篝籠也。」或作「甌樓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