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𥦠󸎊󸎋

說 明

正  字 B03154 穴-10-15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污窬也。从宂,手寫字聲。朔方有窳渾縣。(以主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污窬也。从手寫字手寫字聲。朔方有手寫字渾縣。(以主切)
注  音 ˇㄨㄚ
漢語拼音 ㈠yǔ ㈡wā
釋  義

ˇ

1. 凹陷、低下。《說文解字.穴部》:「窳,污窬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四八.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.霍諝》:「斯蓋位大小窳隆醜美之形,至於鼻目眾竅毛髮之狀,未有不然者也。」《讀史方輿紀要.卷二八.南直十.徽州府》:「山半稍前,則四旁隆起,其窳處有清濁池。」

2. 器物粗劣、不堅實。《韓非子.難一》:「今漁者不爭,陶器不窳,舜又何德而化?」《史記.卷一.五帝本紀》:「陶河濱,河濱器皆不苦窳。」三國魏.何晏〈景福殿賦〉:「觀器械之良窳,察俗化之誠偽。」

3. 衰弱。漢.枚乘〈七發〉:「血脈淫濯,手足墮窳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命義》:「稟性軟弱者,氣少泊而性羸窳;羸窳則壽命短。」

4. 怠惰。《商君書.墾令》:「惰民不窳,而庸民無所於食,是必農。」漢.劉向《新序.卷四.雜事四》:「楚人窳,而稀灌其瓜,瓜惡。」

5. 腐敗、敗壞。《三國志.卷四二.蜀書.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.郤正》:「然而道有隆窳,物有興廢,有聲有寂,有光有翳。」《清史稿.卷四一.災異志二》:「蘭州瓜窳,剖之有血,食者立病。」

㈡ㄨㄚ,ˇ之又音。

⇒「窊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