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B03146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sù |
釋 義 | 1. 自洞穴猝出。《說文解字.穴部》:「窣,從穴中卒出。」 2. 突然。唐.玄宗〈初入秦川路逢寒食〉詩:「洛陽芳樹映天津,灞岸垂楊窣地新。」明.湯顯祖《紫釵記》第一四齣:「碎嬌啼窣裡聞鶯。」 3. 緩慢。《字彙.穴部》:「窣,勃窣,行緩貌。」《漢書.卷五七.司馬相如傳上》:「於是乃群相與獠於蕙圃,媻姍勃窣,上金隄,揜翡翠,射鵔鸃,微矰出,孅繳施,弋白鵠,連鴐鵝,雙鶬下,玄鶴加。」《晉書.卷七五.列傳.張憑》:「帝召與語,歎曰:『張憑勃窣為理窟。』」 4. 拂。唐.岑參〈衛節度赤驃馬歌〉:「請君韝出看君騎,尾長窣地如紅絲。」清.項廷紀〈臨江仙.亂紅窣地春無主〉詞:「亂紅窣地春無主,宿寒猶戀屏幃。」 5. 形容細小之音。如:「窸窸窣窣」。宋.蘇軾〈八峽〉詩:「墜崖鳴窣窣,垂蔓綠毿毿。」宋.穆修〈殘春病酲〉詩:「風簷窣窣燕牢牢,臥對殘芳起鬱陶。」 |